在线观看老湿视频福利_模拟山羊2_蕾丝视频软件_月亮播放器

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新常態(tài)下,中國對全球經濟貢獻不減(權威論壇)

2015年02月05日05: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013年4月,中國董氏集團冷軋鋼廠在尼日利亞投產。
  人民視覺

  2014年9月29日,華為榮耀6手機進軍印度市場。
  人民視覺

  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交易。
  人民視覺

  2013年底,長城汽車保加利亞KD工廠正式投產。
  人民視覺

  2014年10月,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的一名小朋友在選購中國手工藝品。
  人民視覺

  2014年9月,上海自貿區(qū)洋山港集裝箱碼頭。
  人民視覺

  中國經濟在經歷30多年的快速增長之后,無論是增速,還是經濟發(fā)展基本模式、產業(yè)業(yè)態(tài)以及經濟增長動力都已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中國經濟已經換上了“另一個軌道”。世界如何看待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中國經濟新常態(tài)又將給世界帶來哪些機遇?

  

  丁一凡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世界發(fā)展研究所副所長)

  孫杰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劉利剛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qū)經濟研究總監(jiān))

  柯成興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

  皮特·鮑泰利 (世界銀行前駐中國首席代表)

  

  增速放緩不改經濟基本面,“中國經濟崩潰論”站不住腳

  丁一凡:中國經濟增長放慢是相對前幾年兩位數的增長調整而言,從全球經濟的角度來看,中國經濟增長即使放慢,也仍是全球最快的。從絕對數量來說,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仍是第一。在這種背景下,地方政府的債務仍是可控的。通過稅制改革,增加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以解決目前的困境也是可行的。

  孫杰:在中國經濟增速下降的同時,世界經濟增長也出現了同步下降。因為在全球范圍內,國際金融危機前造成的產業(yè)結構錯配需要時間來調整,而危機以后的去杠桿化過程使得這種調整步履維艱。另外,在衰退環(huán)境下,大量資金又流入了還貸相對安全但效率低的大企業(yè),進一步遲滯了產業(yè)結構調整。不少經濟學家認為,危機以后世界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已成定局。在這種形勢下,已經深深融入世界經濟的中國自然會受到影響,加之與自身的結構調整壓力重疊,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在所難免。

  全球經濟增速下降抑制了中國出口增長,投資不得不再次承擔起支撐經濟增長的重擔,甚至一度與消費并駕齊驅,造成政策空間被極度壓縮,到了必須調整的程度。同時,由于中國按照市場匯率計算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水平接近8000美元,國內消費結構的升級也將給經濟結構轉型帶來新的壓力,對傳統(tǒng)制造業(yè)的需求逐漸下降,而對服務業(yè)的需求開始上升。這樣,就構成了當前中國經濟的兩大挑戰(zhàn):經濟結構轉型與消化刺激政策帶來的副作用。在中國逐漸步入老齡社會、人口紅利下降的背景下,這兩個挑戰(zhàn)最終就體現為經濟增長速度下降。

  劉利剛:中國經濟2014年增長放緩至7.4%,引發(fā)各方關注。雖然這是1990年以來的最慢增速,但經濟表現仍略勝市場預期,且中國經濟規(guī)模首次超過60萬億元。去年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貢獻至少在25%左右,依舊非?捎^。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經濟崩潰論”完全站不住腳。

  柯成興:理論上講,經濟增長放緩對于那些準備將商品出口至中國的外國企業(yè)以及在中國工作的工人來說可能是痛苦的。但事實上,我們從數學上計算一下:如果你在2005年將商品出口至中國市場,當時中國GDP總量為2.3萬億美元,經濟增長率在12%左右,因此可以計算出中國市場總額將增加2740億美元。假設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降至7%左右,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5年中國GDP總量將達到11.3萬億美元,因此7%的增長率也將帶來7900億美元的總額增長,是2005年的2.8倍。在創(chuàng)造就業(yè)方面,根據世界銀行2013年發(fā)布的《世界發(fā)展指標》,中國就業(yè)人口約7.93億,平均勞動生產力為11900美元,且較前年增長率為12%。如果勞動生產力保持該增長率,2015年7900億美元的經濟總量增加或將創(chuàng)造數千萬新增就業(yè)。

  鮑泰利:新常態(tài)是一種不同的經濟增長模式,偏重于依靠拉動內需、發(fā)展服務業(yè)和國內創(chuàng)新促進總體經濟增長。中國經濟調整至新常態(tài)與國內經濟放緩和國際經濟形勢困難的時期重合。悲觀者主要看到經濟增速放緩、城市房地產產能過剩、許多制造行業(yè)利潤空間的萎縮,以及公司和地方政府的高負債。而樂觀主義者則看到積極面:一是中國經濟在再平衡的過程中保持了相對高速的增長;二是勞動力市場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保持了適度的增長;三是已有跡象表明經濟結構調整正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四是中國政府一直致力于調整經濟結構。就我個人而言,我對中國經濟新常態(tài)的未來持積極態(tài)度。

  結構改革更像基因重組,而不僅僅是增加“塊頭”或“肌肉”

  劉利剛:去年中國全年經濟表現主要歸功于服務業(yè)的迅猛發(fā)展。2013年以來,GDP和工業(yè)增加值增長趨勢的不一致性逐漸擴大,服務業(yè)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開始明顯超過制造業(yè)。由服務業(yè)帶動的經濟結構調整,使得中國的經濟增長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持續(xù)超過市場預期。

  丁一凡: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已初見成果,第三產業(yè)比重的提升只是反應之一,再來看看其他數據: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超過GDP增長率,而更可喜的是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超過城鎮(zhèn)水平;新增就業(yè)數量沒有受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影響,2014年新增就業(yè)1322萬,絕對數量超過世界上任何國家。

  柯成興:2014年中國GDP幾乎一半來自服務業(yè)。同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超過一半。這些數據表明,中國國民收入統(tǒng)計結果符合經濟增長的變化軌跡,這一軌跡即過去由粗放農業(yè)、低附加值制造業(yè)和大規(guī);ㄍ顿Y拉動經濟增長,轉變?yōu)楦蝇F代化的增長模式。在現代增長模式下,中國廣大普通民眾將享有更高附加值的服務和更廣闊的消費空間。

  歷史表明,發(fā)生在相對比較短的幾十年時間里的高效率改革,并不能有效地幫助民眾擺脫貧窮,實現致富,然而中國在這兩個方面都做得非常好,讓世界刮目相看。中國結構性改革更像是一種基因重組,而不僅僅是增加“塊頭”或“肌肉”。在中國廣大地區(qū),更需要的可能是健康服務、環(huán)境保護、基礎教育、基礎性政府公共服務等。增加這些內容在GDP中的比重,能更好地改善民眾生活,也有利于促進經濟持續(xù)、健康地增長。消費支出占GDP比重增加當然是件好事,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大部分地區(qū)仍然需要基礎設施投資,工業(yè)機械化程度不高,因此,中國需要更多的投資,而不是更少。

  增長合理穩(wěn)健,中國政府有能力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丁一凡:中國經濟要保持中高速增長,還需克服一些障礙,發(fā)揮更大創(chuàng)造性。有利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一是中國勞動力整體素質在提升,畢業(yè)大學生將成為創(chuàng)新的主體,他們的知識結構更全面;二是中國仍是發(fā)展中國家,還有許多發(fā)展空間,中西部地區(qū)的基礎設施仍待開發(fā);三是中國正在邁向更高級階段的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這一進程還會大大提升勞動生產率,促進經濟更好增長;四是中國龐大的消費群體正在發(fā)揮越來越積極的作用,內部市場在經濟增長中起的作用越來越大。

  未來挑戰(zhàn)首先是人口紅利即將消失,勞動力供給與提升勞動生產率之間的賽跑必須向后者傾斜,否則會使增長下降。其次企業(yè)必須減少債務,減少債務杠桿,特別是外債水平。再次,要注意到外部沖擊可能影響中國的出口與債務結構,未來世界各大經濟體之間貨幣政策的差異會導致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貨幣政策與宏觀調控可能面臨兩難選擇。

  孫杰:在面臨經濟結構轉型的同時,中國還必須承受全球經濟持續(xù)低迷的外部環(huán)境壓力。人口紅利逐漸減少直至消失、產能過剩和投資收益率下降、隨著國內生產要素價格的提高,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逐漸受到侵蝕。同時,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產業(yè)結構升級的難度等也都可能造成經濟增長的趨勢性下降。危機后驟然上升的企業(yè)財務杠桿、沉重的地方政府債壓力和在美國退出量寬后的資本外流預期還可能給中國經濟的穩(wěn)定帶來新的風險。

  但也必須看到,這種轉型和經濟增長速度的下降是中國經濟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雖然世界上有不少國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雖然中國在這個過程中還面臨著消化危機后刺激政策的任務,顯得壓力重重,但因此做出中國經濟將面臨系統(tǒng)性風險的悲觀判斷還為時尚早;仡欀袊母镩_放以來的每一步歷程,無不充滿了風險和挑戰(zhàn),但中國政府總是有足夠的智慧妥善應對。

  劉利剛:由于國內需求持續(xù)疲軟,中國進入了快速去通脹化的過程。此外,房地產市場持續(xù)低迷、人民幣匯率走強以及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也將加速去通脹化?焖俚娜ネ浕赡軐е隆百Y產負債表式衰退”的經濟放緩。而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的負增長則可能導致企業(yè)面臨的實際利率水平上升,從而給企業(yè)帶來較大的債務負擔,因此,去通脹化是中國面臨的一個重要風險。

  柯成興:中國經濟雖然增速放緩,但是這種增長更加可控并且能帶來積極正面的結果。經濟增長,無論是在低速、中速或者高速,風險都是隨時存在的。更加適度的增長步伐意味著風險能夠更可靠地預估,像突然的經濟衰退、劇烈的市場震動等這類潛在風險就能得到更好防范,一些堅實的預防措施也能提前開展。

  鮑泰利:中國領導人已經充分認識到避免所謂“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性,因此,注重經濟轉型的同時保持合理穩(wěn)健的增長勢頭。截至目前,各種跡象顯示,中國正成功地為更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著條件。

  改革決定中國經濟前景,將重塑經濟增長引擎

  丁一凡:改革的具體措施出臺和落實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讓人們真正感到改革的效果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因此,進入2015年,人們會更多地感覺到改革措施的效用。改革是中國發(fā)展階段必須經歷的,越積極參與改革的地區(qū)和企業(yè),越會更快地受益于改革。

  孫杰:成功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的前提和關鍵就在于實施市場化改革,中國經濟的前景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改革推進的程度。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政府推進深化改革的決心是堅定的,舉措是穩(wěn)健的。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下滑將是有限的。當然,即使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真的有所下降,其在世界所有經濟體中依然會處于領先位置,依然會發(fā)揮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作用,也依然會成為各國經濟增長的機遇。

  劉利剛:經濟轉型過程要在社會發(fā)展、環(huán)境保護和經濟增長目標之間取得平衡。中國經濟增長7%至7.5%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大約是8000億美元,相當于一個中等新興市場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每年新創(chuàng)造的國內生產總值仍然相當可觀。在經濟新常態(tài)下,改革將是經濟增長的關鍵,也將為“十三五”期間經濟增長重塑新增長引擎。未來數年,中國將全力推進結構改革來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得經濟能夠實現中長期獲益,其中金融改革將起到主導作用。

  柯成興:中國的改革,包括在增長步伐上的調整,對腐敗的整治,對市場基礎性力量和開放的重視,這些都將使中國經濟在21世紀朝著更持續(xù)、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中國將需要更多高附加值的商品和服務,“訂單”誘人

  丁一凡:中國代表著機遇,因為中國已經是絕大部分消費品的世界最大單體市場。無論是奢侈品還是大眾消費品,無論汽車、電子產品還是一般消費品,中國市場的購買力都無與倫比。許多跨國公司在其他市場上的經營都沒什么利潤可言,但中國市場卻成為它們最大的利潤來源。

  只要中國經濟能維持前一年的發(fā)展勢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仍然強勁,中國市場對全球的跨國企業(yè)來說都仍然是吸引力最大的市場。中國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也會為中國周邊國家提供巨大的投資機會和發(fā)展機會,讓這些國家也搭上中國發(fā)展的順風車。

  柯成興: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不僅對中國自身非常重要,對世界其他國家同樣十分重要。中國經濟增長步伐的調整,將給世界其他地區(qū)提供更多的機會。但需要關注的是中國價值需求的轉變。隨著中國實施改革,未來它在國際市場上將更加需要高附加值的商品和服務,諸如健康和福利管理方面的專門知識、高水平的大學教育服務、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經驗、建造低成本經濟適用房經驗等等。換言之,中國對國際市場的需求將從過去的重型物品,如原材料、能源、大型機械等轉向軟性、數字的高附加值產品。這一轉變將給世界經濟帶來充足機遇和深遠影響。世界其他國家在爭取中國需求“訂單”上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鮑泰利:雖然中國增速近年來顯著放緩,但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仍然超過任何一個主要經濟體。世界需要適應增速放緩的中國。商品出口國將要承擔最大的調整負擔,例如巴西和澳大利亞,這些國家日益依賴中國的進口需求。

 。ū緢笥浾呃铉⒗顟R、李博雅,實習生宋一葦采訪整理)

  版式設計:宋 嵩


  《 人民日報 》( 2015年02月05日 23 版)
(責編:賈興鵬、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