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民給孩子輔導功課
本報駐承德記者 陳寶云 文/圖
劉學民是一位堅守山村教育35年的鄉(xiāng)村教師,和無數山村教師一樣,他用自己的堅持讓貧困鄉(xiāng)村的孩子們受到了基本的教育。盡管劉學民要承擔起學校的所有課程,授課無法做到精益求精,但35年里,他培養(yǎng)過的39名村里娃先后步入象牙塔,成了深山里的一段佳話。
大山深處一個人的學校
劉學民所在的隆化縣郭家屯鎮(zhèn)槽碾溝村小學位于大山深處,剛剛修通的一條水泥路,讓這里不再讓人覺得遙不可及。10月8日,山里的氣溫已經顯得寒意十足,一陣風吹過,村邊校園內的楊樹葉刷刷作響,但在學校唯一一間教室內,卻彌漫著求知的暖意。
35年來,不知有多少孩子在這所小學里邁出了求知的第一步,但一張面孔卻始終沒有離開過這里的講臺。劉學民今年53歲,1978年高中畢業(yè)后成了本村小學的一位民辦教師。35年過去了,校舍翻新拆建,老師來來走走,只有劉學民始終在這個貧瘠的小山村里堅守。6年前校點合并后,只剩他一個人在這里繼續(xù)任教,和許許多多山村小學一樣,這里的班級是復式班,盡管孩子只有14名,但分為學前班、一年級、二年級3個班級!俺擞⒄Z外,數學、語文、美術、體育等課程一門不少!眲W民告訴記者,由于這里離最近的漠河溝中心小學還有十幾公里,村里10歲以下的孩子一時難以適應寄宿制生活,所以要在這里把二年級讀完。
教復式班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一年級和學前班的學生先預習,二年級的孩子上數學課,教學內容完成后,二年級的學生寫作業(yè),劉學民開始給一年級的學生上語文課,然后再教學前班的孩子們畫畫。“講課剛結束,馬上就得給孩子們批改作業(yè),如此反復,每節(jié)課下來都要循環(huán)幾個來回,一節(jié)課,緊張而忙碌!眲W民說。
打工的都走了,他留了下來
劉學民告訴記者,自己出生在槽碾溝村,由于這里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土地貧瘠,村民們的生活至今仍十分貧困,人均年收入只有1450元,是遠近聞名的國家級貧困村。劉學民說,正是目睹了山里人吃盡了沒文化的苦頭,他才堅持當一名鄉(xiāng)村教師。“以前有幾個老師,由于待遇低,沒有堅持住,出去打工了。我覺得都走了,孩子們怎么辦呀!如果孩子沒學上,這窮日子就不會有個頭。”劉學民說,學習文化知識,開闊人們的視野,才是山村未來的唯一出路。
正是因為這一信念,劉學民從一個意氣風發(fā)的小伙兒,到如今兩鬢白發(fā)已年過半百,不斷將一個又一個懵懂的孩子扶上了求學的道路。
35年培養(yǎng)出39名大學生
“這么多年來,劉老師教過的學生共有39人考上了大學。其中離學校1.5公里的河南店自然村,25戶人家出了25名大學生,21個都是劉老師教過的學生。”漠河溝中心小學校長左鵬翔告訴記者,如此高的成材率,讓劉學民35年的默默堅持更加值得人們尊敬。
劉學民拿著學生們寄來的照片告訴記者,如今,蘭州理工大學畢業(yè)的李世民、上海鐵道學院的碩士研究生李春昌、湖北中醫(yī)藥大學畢業(yè)的李曉燕、天津工業(yè)大學的李春旭等16名大學生已參加了工作,其他在讀!氨M管村里還沒有脫貧,但我們已經看到了希望。現在這里的村民不比誰家吃得好、住得好,只比誰家的孩子學習好、考得好,這已經成了村里的一種社會風氣!眲W民說,他始終相信知識一定會改變命運,“所以我還要堅持下去,用自己的綿薄之力,讓村里的孩子受到更好的啟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