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我們從古城西安出發(fā),途徑寶雞等地,直到兩當(dāng),這是我們本次“行走新絲路”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國內(nèi)段報道的第二站。一路山川巍峨,綠樹俊璞,有人告訴我這便是秦嶺。對第一次踏入大西北的南方人來說,眼見這樣的崇山峻嶺,除了驚嘆,更多的是震撼:車到秦嶺深處,山鏗鏘樹亦鏗鏘。
山不再是陪襯
秦嶺,是山的部落。山是這里的主宰,它從來不作別人的陪襯。
南方并不缺山,在某個水田壩子的兩邊,或許就屹立著幾座山峰。但車到山前,豁然看見一湖春水,你會猛然有一個錯覺:山不過是這些壩子的陪襯,即便屹立著,也不夠鐵骨錚錚。盤桓在秦嶺的崇山峻嶺中,總以為秦嶺是亂斧劈成的,連最小的山峰都是直立的,一群群向上的山峰,競相擠向天空,一切的渴望便是努力向上攀登。秦嶺的樹,是貼著山長的,沒有蔥郁,不計較枝蔓,簡單向上。山有多高,樹便有多高,桅桿林立,冷峻向上。
這便是秦嶺,山就是山,樹就是樹,硬鏘鏘叫人不敢胡思亂想。
山中尋跡看古道
車行駛在秦嶺的山道上,偶爾放慢速度,向下掃去,冷冷的不只是云霧,不只是旁枝稀疏的樹頂。在簡捷的風(fēng)聲中,你似乎聽到了秦漢隋末以來兵馬過境的忽哨,似乎看見了他們圍山狩獵的壯觀。從大道往左右看去,那些蜿蜒的山區(qū)小道,千年足跡不減滄桑,那是絲路上的皮貨商人、黨參販子留下的營地,或許還有翻越千山萬嶺走向西域的使者,一路奔波的鞍馬蹄疾。多少年過去了,屢屢靈光一現(xiàn)的歷史,總能在秦嶺的崇山峻嶺中想到點什么,找到點什么,或許多少年后,我們的足跡也會被人在車輪滾滾中聞見。
適不適應(yīng),震不震撼,我們是來過秦嶺了。接下來,我們將走向更多的山,更多的樹,更多的峻岫蔥嶺,或惆悵,或驕傲,或許,還會像這山一樣,緊繃著勁兒,向上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