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邢港河上的迥龍橋。(人民網(wǎng) 薛婧攝)
千年古橋:迥龍橋。(人民網(wǎng) 薛婧攝)
當(dāng)?shù)匚氖穼W(xué)者楊成和先生接受人民網(wǎng)記者采訪 鄒家驊攝
人民網(wǎng)“行走新絲路”行走到了福州站,自8月18日啟動儀式以來,幾天的高強度采訪任務(wù)和南方悶熱潮濕的天氣,把我們采訪組的女生個個磨練成為名符其實的“女漢子”:白天在多達五六個的采訪點之間奔波,夜晚還要加班加點整理照片和資料,寫稿。每天都要奮戰(zhàn)到深夜兩三點鐘,不過一想到我們采訪的內(nèi)容第二天就可以在網(wǎng)上有所呈現(xiàn),又覺得十分興奮。累并快樂著!
有水的地方就要有橋,海絲水路的發(fā)達帶動對外貿(mào)易的昌盛。一路走來,泉州有洛陽橋,“站起來像東西塔,躺下去像洛陽橋”是泉州人對泉州精神的精辟概括,洛陽橋是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印跡的重要地點之一,而位于福州城東28公里處閩江下游馬尾區(qū)閩安鎮(zhèn)的迥龍橋仿佛是洛陽橋的mini版,同樣的船型橋墩、同樣的花崗巖石條為材質(zhì),同樣也是福州海絲印跡的重要地點之一。從現(xiàn)在坑洼不平的石板路上,似乎可以看到舊日的繁華景象;從吹過耳畔的清風(fēng)中似乎能聞到往昔勞作生活于此的人們幸福的交談聲;從迥龍橋北端的圣王廟也似乎能看到過往商客祈求平安的身影和延綿不斷的香火……
有人曾說過“積福行善是傳統(tǒng),修橋鋪路為后人”,建于唐代的古橋至今仍在為當(dāng)?shù)卮迕衲⻊?wù)著,同樣還有一群像當(dāng)?shù)匚氖穼W(xué)者楊成和老先生那樣熱愛著閩安古鎮(zhèn)、樂于傳播海絲文化的民間人士,我想這座千年古橋也能代表他們將傳承海絲文化為己任,安貧樂道,執(zhí)著認(rèn)真、負(fù)責(zé)、堅韌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