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發(fā)行量增加有原因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認為,由于過去中國所統(tǒng)計的實體經濟只涵蓋物質部門,不包括服務業(yè),所以隨著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及經濟快速發(fā)展,貨幣供應量很快就超過當時統(tǒng)計口徑的“實體經濟”的需要,表現(xiàn)為超經濟發(fā)行,即所謂“貨幣超發(fā)”。但實際上,貨幣供應不僅要滿足實體經濟的需要,還需滿足服務業(yè)及金融市場的需要。
在興業(yè)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看來,中國M2與GDP比值較高由來已久。造成這一比例較高的原因,一方面與中國的貨幣化進程相關,以往很多非市場交易的產品開始進入市場,自然需要更多的貨幣;另一方面是與我國的社會融資結構相關,社會融資結構中大部分的融資來自銀行,M2必然很高。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分析認為,首先,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化程度的提高,我國貨幣需求水平不斷上升,表現(xiàn)為貨幣供應量的增速平均高于經濟增長速度,導致M2與GDP之比不斷上升。其次,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出口高增長以及累積的外匯儲備,已經嚴重改變了貨幣創(chuàng)造的機制和供給結構。最后,高度投資依賴也是推動貨幣被動超發(fā)的重要原因,金融資源對國有經濟的過度傾斜以及對國有部門的預算軟約束,導致金融資源效率下降,維持經濟高增長必須依賴更高的信貸和貨幣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