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算賬
“暗箱成本”不菲 貸款成數(shù)縮減
中介帶領購房者進入室內挑選戶型。在兩張打印出來的粗糙的“銷控表”上,記者看到,C6棟從15樓到29樓的全部房源一應俱全,總共80余套,已被選購的房源用圓珠筆劃掉,遠未過半,并未像中介說的“已經(jīng)售賣50余套”。
記者估算了一下,“內部轉名”僅需1.4萬元/平方米,按每平方米2000元的差價保守估計,以可選的最大面積95平方米計算,若采取“內部轉名”,對購房者來說可以省下近20萬元的差價。而如果考慮到“內部轉名”的戶型均為高層單位,價格可能攀升至1.7萬元每平方米,則購買一套95平方米三房可以省下近30萬元。
但中介告訴記者,一切搞掂后要額外給5萬元好處費,此外再給中介2個百分點的中介費。這樣一來,即使是按照高層單位單價1.7萬元計算,購置一套面積最大單位,也僅相當于實際房款打了個88折。
由于在和開發(fā)商的購房合同中的簽約價是10000元每平方米,購房者若要貸款,貸款成數(shù)將比正常購房低許多。若是按照首套房置業(yè)95平方米戶型計算,133萬元的總價僅有95萬元可以進行貸款,貸款七成,便是66.5萬元,和總房價相比,相當于僅能貸款五成。
記者還發(fā)現(xiàn),選房簽約后,上述財務人員在“購房意向書”下方賣家處簽名。記者留意到,簽名并非“徐蘭住”,而是財務人員的名字。
風險提示
轉名合同本身效力待定
上述中介人士提醒,“內部轉名”房產由于簽約價格較低,絕大部分房源會遇到貸款成數(shù)不足或者直接要求“一次性付款”的現(xiàn)象,而且由于購房發(fā)票價格較低,在日后轉賣時會造成較高稅費。
勝倫律師事務所的劉繼承律師表示,購買這樣所謂“內部轉名”的房產有諸多的風險!笆紫任传@預售證的樓盤肯定是不能夠上市交易;其次,內部轉名的房產都是沒有房產證的,轉賣只是轉讓購房名額,合同本身的效力待定!
他表示,“內部轉名”合同效力生效要等開發(fā)商方面有正式合同,在此之前如果開發(fā)商認為轉名違規(guī),個人買家的交易則會遭遇麻煩。
開發(fā)商:
“無法核實究竟由誰購買”
“我們公司沒有房地產相關業(yè)務,團購房產并非公司行為,只是公司老板以個人名義購置一批房子,對在公司工作多年,比較優(yōu)秀的員工進行分配,低價售賣給他們,解決他們的住宿問題,和公司沒有任何關系。”該公司一位高層人士說。
隨后,該公司給記者出示了書面聲明稱:“關于我公司員工集體訂購商品房,可能存在公司員工因不符合廣州購房條件私自轉讓名額一事,現(xiàn)公司已開始核查。”
隨后,記者聯(lián)系了該樓盤的開發(fā)商相關人士,對方表示,該盤項目部確實與相應公司的老板接觸過,但是其“只能認該公司的證明和公章,無法核實究竟是由誰來購買”。同時,他告訴記者,現(xiàn)在項目部已經(jīng)聽說該公司轉賣房產的事情。“我們已經(jīng)給他發(fā)出了相應的律師函,并且進行了交涉!(記者 李漁)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