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國法制報告藍皮書說,八成政府采購商品的價格高于市場平均價,資金浪費嚴重。經濟之聲評論:治理政府采購亂象,要斬斷個人利益和部門利益"兩只黑手"。
據(jù)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中國法制發(fā)展報告》披露,部分地方政府去年1到9月的采購商品,有八成高于市場平均價,有的甚至高3倍以上。
編輯視點:中國社科院今天發(fā)布的這份報告披露的數(shù)據(jù),讓我吃驚不。赫少徤唐返膬r格有八成高于市場均價,這其中又有五成多的商品價格要貴將近兩倍,有1.5%的商品價格甚至比市場平均價高出3倍以上。這不免讓我們有一種感覺:老百姓買東西,往往“只買對的、不買貴的”,可是政府買東西卻反過來了——“只買貴的、不買對的”。
眾所周知,政府采購花的是納稅人的錢,建立政府采購制度,原本就是為了質量更穩(wěn)定、價格更合理,杜絕鋪張浪費。而現(xiàn)在的情況是,政府采購價格畸形偏高,浪費了納稅人的錢,我們肯定要質疑這樣的“高價”。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政府采購價格一味偏高,一些商家就會削尖腦袋擠進來,如果沒有公開透明的競標,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某些部門就會跟商家進行權錢交易,滋生腐敗。
這份《法制藍皮書》曬出的這份清單,再次敲響了警鐘,號稱“陽光交易”的政府采購,為什么有那么多不能“見光”的貓膩?誰是政府采購亂象背后的受益者?怎么樣才能不讓政府采購“用人參的價格買蘿卜”?
《央廣財經評論》本期嘉賓: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瑞。
為什么政府采購商品價格要比市場價高出那么多?
劉瑞:這個問題在執(zhí)行政府采購制度以后就一直存在,有一些是合理的,比如說政府采購的正版產品,有售后服務有一些質量保證。但是像這樣80%的高,而且是高的很離譜的就說明有一些不合理的。
不合理可能是兩個方面問題,第一個就是我們的政府采購制度還不夠完善,比如說貨比三家,如果指定的采購點比較少,就不能達到貨比三家優(yōu)中選優(yōu)的好處;另外我們的售后追責制度沒有建立出來,出問題如果說對這些廠家的質量問題沒有懲罰,會導致下一輪的不合理狀態(tài),這是一面。另一方面有主觀因素,經銷商把政府的錢看作是唐僧肉,怎么宰都行,反正是政府的錢好掙。政府采購人員如果對他的監(jiān)督不利,購買過程當中吃廠家的回扣,對政府不負責任,無形當中把價格抬起來。應該加大對主體的監(jiān)管,還有政府人員自身的責任,道德方面的監(jiān)管。
建立政府采購制度的初衷,是為了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扶持中小企業(yè)。按理說,政府采購應該是花盡量少的錢,買到品質高的商品,可現(xiàn)實中往往"買蘿卜花了人參的價",特別是一些政府單位為了突擊花錢,專揀貴的買。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些高價采購、暗箱操作?暗地里有哪些利益鏈條?
劉瑞:在同類產品上,如果市場上大家都屬于達到同樣標準的廠商,可以從價格來選擇。但是目前我們考慮同類產品實際上有很多后面的一些因素導致了這個同類的質量不可比。比如說買同樣的一個計算機,有的計算機里買的是正版的軟件,那它的價格就包含了正版的軟件。但是有的經銷商弄一些盜版軟件,甚至不給你按標準配置,這樣在市場上同樣是計算機價格但是可能價格就差的很大。
對于這樣的一些比較細的問題,我們在完善政府采購制度當中就必須有一個透明的,技術標準詳細的公布,讓雙方,讓第三方監(jiān)督也能清楚,知道這個貴的理由在哪?便宜又因為它是什么方面的便宜。如果這些信息沒有披露的話,籠統(tǒng)的說買一個計算機比別的市場要貴了,要便宜了,無法得出一個正確的判斷。如果說政府買貴排除了主觀上想吃回扣或者非法的灰色收入考慮,就技術層面來講我們的制度還不夠完善,透明度不夠,形成只管貴的買,不買便宜的。很多經銷商采購人員缺乏信息透明,信息不對稱,廠商也利用了這一點坑蒙政府采購人員。需要通過進一步細化政府采購制度,公開操作,透明信息。
細化制度應該是從哪些方面著手?
劉瑞:首先第一個政府的采購的清單要更加詳細,可操作性強,能監(jiān)督。第二個在選擇政府采購商這方面應該增加數(shù)量,讓它之間有一些競爭,本來政府采購是帶有一點行政壟斷的,但是你增加了指定的廠商,發(fā)了更多的許可證,導致他們之間有競爭。第三個就是對政府采購人員的責任監(jiān)管這方面加強。
另外還有一點,國外采購有一個詢價和事后審計,采購完了以后,監(jiān)管時候發(fā)現(xiàn)你的產品的價格比別的貴了,貴在哪了,要做一個審計,追責。包括對經銷商的追責和對采購人員的追責。當然我們現(xiàn)在沒有因為價格高而行政追責的制度,所以這樣大家就覺得好糊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