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
更應關注保障水平和收入差距
在各地公布增收目標后,有網(wǎng)友吐槽“被平均”,稱更關注收入增長給個人帶來的實際感受。對此鄒士年提出,收入增長幅度不一定一窩蜂定為超G D P增速,重要的是讓中低收入者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分配差距的縮小。
他說,在關注居民收入總量增長的同時,更應關注增長的結構,如果收入增長速度上去了,但在我國當前財產稅、房地產保有環(huán)節(jié)稅收等很多二次分配調節(jié)機制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如果收入增長不注意結構的調整,收入增速的提高可能會加劇貧富差距格局。
孫珺瑋認為,居民收入的較快增長從根本上涉及到收入分配改革,如何在做大G D P蛋糕的同時,平衡政府、企業(yè)與家庭部門的收入分配。“過去十年,政府部門的財政收入與企業(yè)盈余占G D P的比重穩(wěn)步上升,而勞動者收入占G D P之比從2000年的51%降至2011年的45%,F(xiàn)在是時候讓勞動者收入占比回歸到更合理水平上了!
“收入增長并不等同于福利增加。雖然說收入向個人傾斜,但政府有沒有轉移負擔?是否更好地解決了居民在養(yǎng)老、教育、醫(yī)療等方面的后顧之憂?”鄭超愚表示,我們在關注收入增長的同時,也要關注公共服務是否滿足了居民需求,是否能夠公平分配。這些綜合起來決定了居民的福利。政策目標最終要落實到居民福利增加上來,而不是簡單的居民收入增長。
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表示,改革開放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的中國經濟增長,為提高我國城鄉(xiāng)居民的收入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但與此同時,我國居民內部的收入差距也擴大化了。有合理的因素,即通過生產要素激勵機制提高生產效率,但也有不合理的成分,如市場壟斷、土地市場發(fā)育不全等造成了一部分人收入及財富的過快增長,不能籠統(tǒng)地把所有的收入分配差異的擴大都說成不好的,而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通過更深入市場化改革,使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合理。
蔡志洲說,繼續(xù)穩(wěn)步推進我國的工業(yè)化和城市化進程;重點改善農村低收入居民家庭的收入;通過體制創(chuàng)新和深入的市場化進程,改善市場競爭環(huán)境,減少因為制度的缺失導致的收入分配惡化;在生產領域,尤其是在第二、第三產業(yè),要處理好勞動和其它生產要素之間的分配關系;處理好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關系等都是現(xiàn)階段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