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外升內貶”是我國經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特定產物。既然這一客觀事實難以改變,就應趨利避害,努力將其積極的一面發(fā)揮到極致。最為關鍵的是,應使全體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發(fā)展的成果。
年底年初正是收獲時刻,錢包鼓脹,本應帶來更多喜悅。然而,近來很多人都在為人民幣“外升內貶”感到憂慮。顯而易見,如果百姓手中持有美元,財富就會因為人民幣升值而縮水;兌換成人民幣以后,又會因為國內通脹而繼續(xù)貶值。
的確,“外升內貶”更多帶有負面含義。以外貿企業(yè)為例,雖然合同簽訂之前有錢可賺,但由于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再加上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漲,產品生產出來以后反而可能賠本,以致一些企業(yè)面對訂單“望而生畏”,甚至因為破產躲債而“跑路”。
顯而易見,“外升內貶”是我國經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特定產物。既然這一客觀事實難以改變,就應趨利避害,努力將其積極的一面發(fā)揮到極致。最為關鍵的是,應使全體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發(fā)展的成果。
幾年之前,為了解決儲備規(guī)模過大以及外匯資金保值增值問題,國家成立了中投公司。盡管目前發(fā)達國家比我們先進許多,但其投資回報率往往低于國內也是不爭事實,加上還有人民幣升值因素,仍要苛求中投公司大幅盈利,事比登天還難。與其在根本難于辦到的事情上做無謂努力,不如改弦更張,改變過去的海外投資思路,轉而使外匯儲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具體來說,可以在兩個層面加大進口力度:其一是加大能源產品和國內價格波動較大商品的采購力度,以抑制物價上漲造成的“內貶”。因為歸根到底,外匯儲備是在對百姓征收“通貨膨脹稅”以后形成的,現(xiàn)在通過降低物價的方式還給百姓,完全合情合理。其二是放松私人用匯管制。強制結售匯自打2012年告別歷史舞臺以后,我們總在強調“藏匯于民”?墒鞘屡c愿違,老百姓還是跑到銀行去結售匯。究其原因,匯率不斷升值固然難辭其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老百姓沒有“用匯之地”,以及真正需要用匯時又換不到外匯。
因此,一方面應當降低食品、服裝、鞋帽、化妝品、嬰幼兒商品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普通商品關稅,在使琳瑯滿目的商品進入千家萬戶的同時,也降低群眾的生活成本。另一方面,應當考慮進一步提高個人境內居民年度購匯總額,如從現(xiàn)行政策規(guī)定的5萬美元提升到20萬美元,允許個人一次性在優(yōu)惠稅率下記名購買奢侈商品(如單價在25萬美元以上的汽車)。
當然,鼓勵進口惠及百姓,決不意味著否定出口。我們看到,盡管德國和日本都曾經歷幅度更大、周期更長的“外升內貶”,但其出口競爭力卻受損有限,主要歸功于其出口企業(yè)的結構升級。由此,我們的出口企業(yè)也只有脫胎換骨、提升自身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才能根本擺脫人民幣“外升內貶”的負面影響,重新煥發(fā)青春。
□新平(學者)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