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上海人對“國際友人”的態(tài)度也從仰視到平視,從崇洋到有所詬病,從獵奇到習以為常。上海人跟著這座城市一起慢慢成熟,像任何一個國際大都市一樣,給“外來人”一個更加寬容也更加公平的環(huán)境。
跟這些滬漂老外生活在一起的上海人發(fā)現(xiàn),雖然“洋草根”可能還沒有上海最普通的小白領有錢,但他們的身上仍然不乏可愛的閃光點,甚至讓我們羨艷的灑脫——不為了車子房子而奮斗,變成“月光族”也不驚慌,雖然沒有鐵飯碗工作卻真的可以想不干就不干,有點三腳貓功夫就勇于展現(xiàn),對于所謂落魄見怪不怪從容應對。
他們的中文語言能力僅限于口頭問好,卻能用各種肢體語言跟你聊得頭頭是道;沒有積蓄但在世界各地都“溜達”過;熱愛音樂、運動卻很少有獲獎證書,即使沒有一技之長但也能清晰地告訴你“我喜歡什么”。
雖然滬漂老外認為上海的生活環(huán)境也有不如意之處,比如有人隨地吐痰、穿睡衣上街、在地鐵上推搡,這些在他們的家鄉(xiāng)或許很少發(fā)生,但這些也都不足以動搖他們繼續(xù)“漂泊”在上海的決心。 “滬漂老外”們繼續(xù)愜意地游蕩在這個城市里,打車略貴就坐摩的上下班,進口超市性價比差就去弄堂淘小店,不上咖啡館就去公園曬曬免費的太陽……
當然,由于生活條件的限制,滬漂族也有失意、寂寞的時候,尤其是經(jīng)歷過“貴賓待遇”的那一群。上海近十年來的經(jīng)濟發(fā)展、產(chǎn)業(yè)轉型讓不少老外因為報酬太高而遭到本土用人單位的放棄,加上上海地域本身也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行業(yè)精英,就業(yè)競爭空前激烈。老外要在如此透明公開的環(huán)境中勝出的確要有“真功夫”。但哪怕是失意者,在敘說自己的上海故事時也帶著一份幽默、快樂和自尊,讓明明有些惆悵辛酸的情緒瞬間變得幽默和豁達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