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關(guān)鍵詞三:社交
為了工作需要,也為了在上海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滬漂老外”們將觸角伸向了“微博”!翱寺”钡摇、“瘋狂老外”、“外派清口”……這些還有點考究的中文昵稱背后都是一張張洋面孔。
在那里你能看到他們更真實的生活:致力少數(shù)民族文化保護的“克隆北狄”在他的微博里有時充滿了無奈,比如他說“把所有錢都投給了某個項目,但后來發(fā)現(xiàn)被騙了”。但有時候也會興致很高地推薦音樂給大家,只因“這首歌是家鄉(xiāng)的感覺”。
而自稱為“單口洋相聲演員”的蘇海在微博上也已有超過18000名粉絲,里面有自己各種演講視頻,也有中國年輕人都愛看的流行搞笑段子,不過當筆者聯(lián)絡到他時,他表示自己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全球500強的正式員工,脫離了“滬漂一族”。
在諸多“滬漂老外”的微博里,不乏給流浪的自己加油和鼓勁的句子,比如“漂亮的腹肌和堅韌的內(nèi)在是男人最好的衣服”;“我喜歡微醺的感覺,它讓人覺得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不值一提”;“所謂成功,不過是站起比倒下多一次……”
嘉善老市:老外的“練攤”人生
11月3日,是“嘉善老市”的活動日。“嘉善老市”是老外擺攤頭賣東西的市場。它的名氣可不小,從永嘉路陜西南路口打聽,附近的中國居民就會告訴你準確的位置。面積不大,但布置得很小資,售賣的多是年輕白領喜愛的飾品、巧克力、蛋糕、酒類。雖然擺攤的老外大多中文說不利落,卻深諳經(jīng)商之道——在上海,搭上文藝青年的脈,就等于牽上了潮流的牛鼻子。
擺攤頭就是要掙錢
走進嘉善老市的第一個攤,就是兩位標致的法國姑娘。 25歲的攤主CYRIELLE很靚麗,她很堅決地留在上海,當然一部分原因是有一個中國男朋友。
CYRIELLE坦言,自己做設計原創(chuàng)品牌壓力很大,因為“很多外國人也都在做”、“年輕設計師太多了”。曾在復旦中文系留學的她中文仍然不很流利,但她很自信,“我也學過商業(yè)管理,相信能打出市場。 ”現(xiàn)在CYRIELLE出來“練攤”最直接的理由就是“要賺錢”。如果要外出休息,CYRIELLE不會選擇上海市區(qū),會到周邊的城市散心。
隔壁的攤主是法國姑娘MARIONROSSET,也是做面向上海女孩的飾品生意。筆者在跟CYRIELLE聊天時,她一直在殷勤地為幾個上海女孩子進行飾品試戴。
筆者注意到,在嘉善老市擺攤的老外層次不一,打工賺錢的是主流;有拿著終身合同的建筑師、理想?yún)s是開家蛋糕店的英國人JAMES STOCKDALE;也有商業(yè)氣味很重,不愿意聊自己,只愿意遞上自己公司名片的老外。
由于越來越多的上海人開始習慣在周末逛逛市場,這些“海派”的變化也給前來擺攤的老外創(chuàng)造了商機。他們相信,未來上海會有更多的“老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