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關鍵詞二:競爭
20年前,只要一張一目了然的洋面孔,普通話帶點“兒”化音,一個老外就很容易在上海找到工作,比如當模特,當廣告明星,最不濟也可以在西餐廳里“站崗”。但如今,在上海求職越來越難。因為似乎是從七八年前開始,進入上海的老外越來越多。
曾經(jīng)在一所英語語言培訓學校教書的LILY來自澳洲,她告訴筆者,雖然一份外教的工作能夠保證生活暫時衣食無憂,但工作并不保險。 “一年續(xù)一次合同的已經(jīng)算很‘穩(wěn)定’了,最讓人頭痛的是要跟其他老外一起競爭陪中國學生練習英語的機會。 ”LILY苦惱地告訴記者,自己的澳洲口音就曾經(jīng)被學生嫌棄。 “老師很多,他們更喜歡英國人或者美國腔。 ”LILY說。
除了“外教”們要爭奪一小時200元的陪練機會,在上海各行各業(yè)工作的老外,都能感受到生存的緊迫。在烏魯木齊路一帶咖啡館打零工的MIKE說:“如果我出去旅游一周,很可能工作的‘位子’就會被別人頂替了。 ”
而另一位靠零售飾品提成的老外ASHLEY甚至因為總是在等客戶、等車的“垃圾時段”給女友打電話而慘遭上海女生的拋棄。雖然現(xiàn)在兩人仍然是關系不錯的朋友,但上海女孩子還是表示:“雖然我不介意找外國老公,但ASHLEY工作壓力太大,談戀愛講電話時居然還能聽到他不甚標準的普通話叫‘王總,王總……’,讓人吃不消。 ”
此外,類似外教、調(diào)酒師之類的職業(yè),也只能夠管個“溫飽”。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并沒有中國教師所享有的年終分紅和各項福利。如果“滬漂”只打算短期待在上海,這樣的工作還能讓人滿足,如果打算長期在上海待下去,尤其是要買房,那就很困難了。